井盖问题突出谁来管
井盖治理需要的是责任心
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,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,是深圳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尤其是城市管理,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。井盖问题作为政协委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,表面看是个“小”问题,但实际上折射了城市管理在精细化、人性化方面的短板,是个大问题。
井盖的维护标准和管理办法并非无章可循,《深圳市排水管网维护管理质量标准》中,对井盖与地面落差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和标准:井盖与井框高低差,高不超0.5厘米,低不超1厘米,而井框与路面高低差在1.5厘米之内。而实际情况的悬殊程度却令人忧心。
早在20世纪70年代,日本市民对井盖噪音的抗议,使得制造商改进了井盖的造型,以增强与路面的吻合度,成功解决了噪音问题。在21世纪的现在,井盖的安全问题却尚未得到良好的解决,值得我们认真研究,探求解决办法。
我们相信治理可能确实有难点,但是绝不会“无药可医”,缺的是重视的态度与治理的决心。
“井盖问题”有技术原因,但并不单纯是技术问题。有群众说,这是“一个良心问题,责任心问题”,说得有些情绪化,可这背后确实存在着城市建设、管理与服务人性化、精细化不够的问题。建设与管理服务中顾头不顾尾,类似的问题恐非独存在于“井盖”,市政工程中还有哪些粗糙不精细的地方,其他民生领域有没有类似问题,也当举一反三,补上短板,让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在细节中体现出高质量。
对于一个城市而言,井盖破损吞人的几率是几百万分之一,但对不幸的受害者而言,几率就是百分之百。当市民发现井盖丢失向有关部门反映时,一些接电话的同志不是先问在哪个地方、丢失多长时间,而是先逃避责任,把丢失的井盖向别的单位推,实在不可理解。希望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,确定具体管理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,立下“军令状”,不再因为权属不明互相推诿扯皮。以政府之力,守护公民的安全。
返回列表